揭秘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
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
区的杜伏威军。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隋朝政权的崩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路起义军也遭到了严重创伤。大业 十三年(617年)七月,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时机成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
实。据《旧唐书》记载,在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如果不与突厥搞好关系,自己刚刚形成的势力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信,又带上一份厚礼,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刘文静到达突厥时,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听了大喜,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正中始毕可汗下怀。这件史实,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打通了突厥这一关,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消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巨大威胁,消除后顾之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是非常值得的。唐统一全国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赏赐”这词用得很妙,下级给上级应为进贡,上级给下级才为赏赐。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虽然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优容”,实际上是由于实力不如突厥,而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欲,对突厥的各种无理要求不敢有违抗。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这是中国古代只有国君死时才能举行的隆重礼节,而李渊、李世民父子认识到由于唐朝在实力上与突厥相比仍处于下风,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所以只能稳住突厥,强忍怒气,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
区),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李世民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增强军事实力,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
变。此时,唐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源极广,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突厥的实力却逐渐下降,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朝的变化。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命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此,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文章来源网络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日

相关推荐

  • 元代的辉煌:水利学与工程技术的璀璨篇章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元代以其独特的地位而被人们铭记。这个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在水利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同样令人赞叹。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郭守敬。作为中国古…

    5天前
    20
  • 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中国古代历史的不解之谜

    元代皇帝没有陵墓的千古之谜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和事件。其中,元代皇帝没有陵墓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了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谜团。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帝王…

    2024年9月13日
    240
  • 汉桓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之战

    党锢之祸  汉桓帝时,受恩宠的宦官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朝廷内外肆意横行,以窦武、陈蕃为首的朝臣为汉室江山的延续,与他们进 行殊死的抗争。窦武是桓帝的岳父,延熹八年(165)他的长女被…

    2023年6月15日
    1530
  • 忽必烈与顺帝:元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的辉煌与悲剧

    元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充满了转折和变化。在这个时代,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元世祖忽必烈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分别以其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走向。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

    2024年10月7日
    60
  • 3.元凤政变:权利之争,霍光得胜

    权力令人眼红,但权力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斗争打下来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利益面前,权利与斗争总是分不开的。   自 从车骑将军金日病逝后,剩下的三位辅政大臣霍光、桑弘羊…

    2024年5月25日
    1330
  • 探寻秦始皇陵:一座充满秘密与未知的古代帝陵

    秦始皇陵,这座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神秘的帝王陵寝,至今仍然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然而,这些秘密似乎正在慢慢揭开。 ### 秦始皇陵的水银 据科学勘测结果显示,秦始皇陵并非如传…

    2024年8月27日
    370
  • 清朝选妃制度:权势与美的较量

    在中国历史上,选妃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还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清朝时期,选妃制度更是达到了顶峰。 清朝选妃的标准之…

    2024年9月2日
    410
  • 西汉名相匡衡靠凿壁借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

    2024年7月11日
    670
  •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怎么得来的?

    沈婺华是出生在吴兴武康地区的人,她的父亲在当时担任着仪同三思的职位,也是望蔡贞宪候,而她之后嫁给了陈叔宝,在陈叔宝成为皇帝之后,她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这个皇后的位子并没有坐…

    2024年3月10日
    1670
  • 雄心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兖州全部控制在曹操手中,曹操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他诛灭群雄、统一北方的大业。   这时,汉廷虽然被 地方势力所割据,但东汉朝廷仍被各地方割据奉为正朔,汉…

    2023年9月1日
    178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