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环,唯独宋朝却避免了!

从历史、各种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室子弟领兵,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几乎都是兄弟间互相残杀,手足相残。不过,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环,唯独宋朝却避免了!

  汉朝初期的时候,还有一些项羽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存在,刘邦为了掺沙子,在这些诸侯王周围分封了一些自己的兄弟子侄为诸侯王,进行控制。还有一些朝廷当时无法直接有效控制的地区,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为诸侯王。

  刘邦的本意当然是认为,在这种比较混乱的时候,自己的兄弟子侄有血缘关系,是最值得信任的,要比那些还没有血缘关系的诸侯王更可靠,有利于朝廷控制这些地区。换句话说,就是中央集权管不到的地方,用血缘关系来提高忠诚度,增强控制力。

  第一代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经过两三代人,问题就开始出来了。分封的第一代宗室子弟除了血缘上比较近,还曾经有过一起生活的经历,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和信任,所以还不太容易出现叛乱。

  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情况就变了。首先是血缘上就远了,以前一奶同胞的兄弟,现在只是堂兄弟了。其次是各自都是在各自的封地长大的,没有一起生活朝夕相处形成的感情基础,相互之间也不信任,对继位的皇帝和诸侯王来说,那些遥远的堂兄弟还不如自己身边的大臣可靠。

  更重要的是第三点,经过之前的积累,朝廷已经有能力对这些地方直接进行控制,不需要通过诸侯王来控制了。而诸侯王经过之前第一代人的积累,在自己的封地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既得利益,谁都不愿意轻而易举的放弃,这就是直接的利益冲突了。

  所以,汉高祖时期,这些宗室诸侯王对朝廷来说,是需要依赖的力量。到了汉文帝时期,一开始汉文帝入朝继位时还很怕功臣集团,就是因为有宗室诸侯在外面夹辅王室,他才能安心的在长安当皇帝。这时候的总是诸侯也还是在发挥正面作用。

  但等到汉文帝逐步把功臣集团打压下去之后,已经完全控制了长安的局面,要考虑的就不是自己的安全问题了,而是能否把诸侯王控制的地盘也纳入朝廷的直接控制范围。但这时候朝廷的实力还达不到,所以刘濞颉抗朝廷,汉文帝也还是忍让。

  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朝廷已经不存在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力量,就开始考虑逐步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的问题。晁错被杀之前之所以受到汉景帝的很大信任,就是因为他一直在为景帝削藩出主意,这是景帝最想做的事。从这个角度说,七国之乱也可以说是景帝削藩逼出来的。

  七国之乱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这些宗室诸侯王在地方上是完全自主的,朝廷除了进行一些政治上的监视和控制之外,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完全是自己说了算,政治、经济都是自己控制的,并且有自己的军队,战时还可以征发自己国内的老百姓充军。

  西晋是第二个让总是诸侯王领兵的失败例子。

  在曹操时期,独挡方面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他的宗族子弟,比如夏侯渊、曹仁,到曹丕时期主要也还是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操临死前甚至有意让他的儿子曹彰镇守关中。曹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这时候对其他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所以对自己的宗族子弟更加信任,让他们独立领兵镇守一方。

  曹操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世家大族已经完全不把自己和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了,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利益诉求,经常把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所以,曹操任用宗族子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到了曹丕去世之后,对自己的兄弟子侄严密控制,司马懿逐步崛起,最后果然是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皇权。

  在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懿吸取曹魏防范宗室过严导致皇权旁落的教训,就开始用他的兄弟子侄掌握兵权,他的几个儿子也都镇守地方,握有兵权。除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掌权之外,他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分别掌握兵权,比如琅琊王司马�疲�他的侄儿司马望,在西晋建国之前,就已经在地方上掌握兵权了。

  司马炎篡位之后,分封宗室,而且很多宗室都带有将军军号,征镇安平都有,不一而足。这是为了防范当时的世家大族像司马懿一样篡夺皇权,夹辅王室,但结果是在中央出了问题,朝廷的权力斗争最后发展到征召外地的宗王率兵进京解决,从而演变成了八王之乱,一直到西晋在永嘉之乱中走向灭亡。

  南朝时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威胁皇权,各朝都分封宗室为诸侯王,领兵镇守地方,作为朝廷的声援。但在皇权继承交替之际,就容易出现宗王直接率兵进攻都城,取代皇帝的情况。当然,在南朝也出现了一些朝廷混乱的时候,宗王率兵平叛,延续国祚的情况,比如侯景之乱后,梁武帝萧衍死去,梁元帝就率兵平定了叛乱,继位为梁元帝。

  唐朝初期也大量存在类似的情况,一些宗室王侯在地方上拥有兵权,但结果同样是出现了骨肉相残的情况,唐太宗时期,就出现了自己的亲儿子率兵叛乱的事情。但在武则天篡夺皇权的时候,一些宗室诸侯王也能起兵反抗。一直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还曾试图让他的兄弟子侄率兵镇守地方,平定叛乱,但很快都被肃宗压下去了。

  五代时期的情况更加糟糕,因为五代时期政治混乱,传统的伦理纲常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君臣关系,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义子,但最后却出现了亲儿子继位后,被干儿子起兵夺权的情况。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儿子,但最后起兵反对他的是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也就是后唐明宗。

  宋朝建立之初,人心还没稳定下来,赵匡胤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是委以重任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死后,被亲弟弟夺取了帝位,他的两个儿子反倒没什么好结果。宋太宗登基后,才开始改变之前厚待宗室的政策,对宗室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防范,宗室不仅不能掌兵,而且不能担任实际职务,也没有封地,即便是以宗王的名义之藩,实际上也是流放,并没有什么实权。

  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也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王,镇守地方,并以护卫的名义给以一定数量的兵权,并且沿边的秦王、晋王、燕王和宁王都有带兵出征的经验。结果又把之前各朝代的历史又重演了一遍。建文帝继位以后,试图削藩,却被燕王朱棣打败。而朱棣当皇帝后,逐步废除了宗王的兵权,把在各地的宗王变成了圈禁。

  好了,今天的历史故事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历史咨询,可以点击本站来查看哦!

文章来源网络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2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2日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三战西突厥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十八日,一代军神李靖薨于家,享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为“景武”,其墓依 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

    2024年6月20日
    1060
  • 第一节 四臣辅政,计除鳌拜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

    2024年6月3日
    760
  • 冯国璋:从普通士兵到民国总统的成功之路

    冯国璋的故事:靠学问跻身政界要人 民国总统档案馆出版的《民国总统档案》记录了历史上八位大总统的生平事迹。其中唯一的靠做”学问”而跻身政界要人、进而成为大总统…

    2024年8月28日
    930
  • 曹操爱才如命能容徐庶关羽 为什么没留下高顺?

    曹操的爱才如命是出了名的,但是为什么能容徐庶、关羽等,却没留下高顺?? 不需要了?心已经变了?曹老板识才之明,不至于看不出来高顺的资质。高顺不过是一员斗将,对于建安三年的曹操,价值…

    2024年3月1日
    1630
  • 清官冯俊的故事:为官数十年,清廉自守,好学寡欲

    冯俊,字士彦。广西宜山人。生于公元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卒于1496年。1460年(天顺四年)考中进士。即任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擢为浙 江司员外郎。以后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湖广…

    2024年4月29日
    790
  • 铁木真:征服者的智慧与权术——从减克烈部战役后的政局变迁看其领导力

    铁木真作为蒙古草原上的领袖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逐渐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然而,铁木真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来自外部的…

    2024年9月4日
    560
  • 明清宫中接生哺乳之谜

    明清两朝的宫廷中,除了许多女官外,还有奶口、稳婆、医婆等,她们在宫里的职责是什么呢?原来她们是专为皇帝的后妃们服务的女性,明清时期,对这些人有专门的招选制度。    宫廷中除了女官…

    2024年2月25日
    2310
  • 《大明律》:一部跨越数百年、影响深远的法典

    《大明律》是一部实际使用将近600年的法典,它见证了明朝的历史进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法制建设。 《大明律》编纂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亲自参与,历时五年,完成了这部帝国的大…

    2024年8月12日
    860
  • 唐代宗李豫皇后沈氏下落之谜

    帝王档案   李豫:762年-779年在位,原名李�m,肃宗李亨长子,性格沉着内敛。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忧国 忧民,贤明通达。他是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在战火之中…

    2024年6月24日
    1150
  • 趣闻:于成龙这个故事证明他不愧为清官第一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吏名叫于成龙。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赢得了“天下廉吏第一”的美誉。然而,盛名之下,难免…

    2023年12月14日
    2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