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宽严相济:治国之道的典范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一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远。

按照高宗的说法,其十大武功计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回部”、两次扫荡金川、一次安定台湾及降服缅甸、安南各一次、两度反击廓尔喀。这十大战争,是他执政五十七年之间亲自筹划而取得的军事成就。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深夜,清世宗去世了。他从发病到去世,只有三天的工夫,年仅58岁。天不假年,尚不足六旬之数,就让他离开了人世。世宗的历史和以他为旗帜的雍正时代,伴随着他的离世而突然结束。

接替世宗帝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弘历,是世宗第四子。高宗即位时,刚好25岁。这正是人生中充溢着勃勃生机,青春流彩的美丽年华,从事事业的最佳起点。因为他已成年,父亲世宗去世前没有指定顾命大臣,相信他能担负重任,继承他的事业,保证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继续存在下去。

高宗即位之时,清朝已历世祖(18年)、圣祖(61年)、世宗(13年)三帝,共近百年。国内政治与经济形势,远比世祖、圣祖即位时好得多,比其父世宗即位时也要好一些。前卷特别说明,圣祖晚年吏治松弛,钱粮亏空,由废立太子而引发统治集团内部党争,困扰着圣祖难有作为,亦没有重大的举措,国家发展的势头陷于停顿。世宗即位后,以极大的勇气和胆略,实行多方面改革,力挽狂澜,匡正时弊,时间虽短,却已收到了巨大的成果。吏治大有改善,政局稳定,四境基本安宁。经济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农业连年丰收,税收增加,如前引“国用充足”,“仓庾亦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

圣祖去世时,仅遗留800万两库存银,而到世宗中期,已猛增至6000万两。一句话,父亲去世时,没有给高宗留下重大麻烦。

高宗如同其父世宗即位初大力颂扬圣祖一样,也是不厌其烦地颂扬他的父亲——世宗,而在宣布他个人的施政方针时,则完全表述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想追求。学术界在评述高宗初政时,往往引述《清高宗实录》中的一段话,这里,不妨也引述如下,再提出本书对此段话的分析。

这段话,是高宗在给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与张廷玉等机要重臣的谕旨中阐述的,他说:

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凡以求协乎中,非可以矫枉过正也。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垂六十年,休养生息民物恬熙。 循是以往,恐有过宽之弊。我皇考绍承大统,振饬纪纲,俾吏治澄清,庶事厘正,人知畏法远罪,而不敢萌徼俸之心。此皇考之因时更化,所以导之于至中,而整肃官方,无非惠爱斯民之至意也。……

夫整饬之与严厉,宽大之与废弛,相似而实不同。朕之所谓宽者,如兵丁之宜存恤,百姓之宜惠保,而非谓罪恶之可以悉赦,刑罚之可 以姑纵,与庶政之可以怠荒而不理也。朕观近日王、大臣等所办事务,颇有迟延疏纵之处,想以朕宽大居心,诸臣办理可以无事于整饬耶!此则不谅朕心,而与朕用 宽之意相左矣。

各书引证上述文字,有多有少,繁简不一。要之,本意都在主述高宗“宽严相济”的新政方针。

高宗的 这一为政的主导方针,是他即位刚满一个月后宣布的。此后,他又针对臣属对他的方针理解有误,以为他主。宽,遂导致政务宽纵,治理不严,便反复解说他的政治 主张,如说:“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人臣事君,一存迎合揣摩之见,便是私心,而事之失中者,不可胜数矣。”概括高宗历次谈话 和谕旨中的同类内容可知其主导思想亦即“宽严相济”。他把这一政治思想引到哲学理论中,用一个“中”字来解释。何为“中”?过犹不及,恰到好处之谓。既不 严,也不宽,而是介于宽严之间的一种境界。历来为政有宽严之分,两者是比较而言的。很难说有绝对的严或绝对的宽,不过就其基本倾向可以分出宽严之限罢了。 中国历代王朝总结出一条治国原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换言之,治国之道,也在于一张一弛。两者交互使用,不可偏废。以“宽严”说而论,应是宽中有严,严 中有宽,或一个时期主宽,或一个时期偏严,或同一件事,部分宜宽,另一部分宜严,如此等等。这些都须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事因地而动,关键掌握一个“度”, 就会营造全社会和熙的政治氛围,才有利于社会安定,统治秩序亦不致紊乱。这些,大抵是高宗“宽严相济”的基本思想。

从上引的文字,不 难看出,高宗提出“宽严相济”的新方针,是对父祖为政的经验总结。他肯定其祖父圣祖与民“休养生息”,行仁政而主宽;但久而久之,成为因循,就难免有“过 宽”之弊;他也赞扬其父生前力图“振饬纪纲”,“吏治澄清,庶事厘正”,此为“因时更化”,目的还是“整肃官方”,“惠爱斯民之至意”。高宗的分析,不失 中肯、公允。圣祖与世宗父子,宽严不同,各主一道,固然有所处环境之别,面临的政治形势也迥然有异;还有两人政治风格、作风、性格之差,也体现在具体处事 方式、方法等,亦不能同日而语。圣祖为政主宽,他倡导“宽则得众”,以“宽仁”待天下而达到天下大治,特别是晚年常以“多事不如少事”,凡事不可细究相标 榜。由宽而纵弛,吏治不严,贪风滋长,如钱粮亏空,不予追究,则助长侵挪、盗用。世宗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严”的。实际上,圣祖并非一味主宽,也常有 “严”的时候。世宗若不以“严”治理,贪风岂能制止?所谓治乱用猛,大治用宽。世宗曾反复解释他的为政方针,专门阐述宽严关系,当宽则宽,当严则严,一切 都视具体情况而定,他为自己的政治及实践所做的辩解,不是没有道理。近年来,一些论著把世宗描绘成一个刻薄寡恩、心狠手毒的人,未免不妥。比如,他对每年 判死刑的重犯,总是慎之又慎,他本人不愿马上批示,总是把案子重新发回该管部门一审再审;有时暂时不审,等过段时间,冷静下来,再作判断。他反复告诫,人 命至重,死不能复生,故须非常慎重。于此,可看出世宗严谨的仁人之心。他对宗室管教极严,以家法族规处罚了不安分的族人,是完全必要的。他对少数亲兄弟不 法,不予容忍,难免有过当之处,但从严治国,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我们看到,世宗最痛恨不诚实、懒惰、贪婪之人,他嫉恶如仇,对他们绝不姑息。这反映了他 的为人和行事的风格确实与众不同。圣祖与世宗各主一道,却是“殊途而同归”,在各自的时代,都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正如有识之士所评论:“他们的治国之道, 各具千秋。康熙以‘宽’成功,雍正则以‘严’取胜。”持论精当,完全符合他们的情况。即使他们都存在缺欠,甚至曾造成某些方面的严重后果,毕竟瑕不掩瑜, 他们仍不失为时代的政治巨人。

文章来源网络

(0)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4年8月7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