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裂孔疝:一种少见但危险的疾病

摘要:肠系膜裂孔疝(mesenteric hiatal hernia)是由肠襻通过肠系膜裂孔而发生的疾病。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罕见,通常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据统计,肠系膜裂孔疝导致的急性肠梗阻约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1%~2%。

关键词: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治疗

古代

一、肠系膜裂孔疝的发病原因

(一)肠系膜裂孔的存在是内疝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研究证实,肠系膜裂孔的存在是内疝发病的解剖学基础。Mitchell和Watson各自在1000例及1600例尸体中发现3例有回盲肠系膜裂孔存在,但生前无内疝发生。表明尽管许多个体有肠系膜裂孔存在,但并非一定形成内疝,只有在肠管的蠕动或肠蠕动异常、腹内压增高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才有可能发病。

(二)病人肠系膜上存在异常裂孔是发生内疝的重要原因之一

肠系膜裂孔的形成原因可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由创伤或手术失误造成,其中先天性发育异常者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小儿更是如此。有作者报道99例肠系膜裂孔疝中,仅11例是后天性的;另有学者报道83例肠系膜裂孔疝中有82例为先天性的。Treves发现胎儿的回盲部系膜有一圆形或卵圆形区域(Treves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没有脂肪和可见的血管,而且无肠系膜淋巴管的分支,是肠系膜缺损的高发区域。

(三)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无压力差,因系膜较长,肠管可在自然蠕动中进入裂孔

肠蠕动异常或暴饮暴食后,部分肠管重量增加或人体体位突然改变以及腹内压增高等诱因存在时,肠管更容易滑入或突入肠系膜裂孔内而形成内疝,导致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疝入肠系膜裂孔内的肠管可随肠蠕动而自行退出,或者反复多次发生,病人可出现间断的发作性或慢性腹痛。

肠系膜裂孔的边缘由于肠管的反复疝入和退出,局部水肿、增生,并因而增厚。

(四)腹内压力突然增加,可将较多的小肠挤入裂孔内,裂孔被动扩张后回缩,阻止疝入的小肠回复,发生箝闭,引起腹部绞痛。腹痛反射引起腹壁肌肉痉挛,加重箝闭。由于缺乏疝囊的支持作用,嵌顿的肠管可迅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疝入的肠管亦可因其异常蠕动而发生扭转,肠管因积气、积液而膨胀,进一步加快了嵌顿肠管的缺血、坏死速度。由于嵌顿的肠管及其系膜受压,血液回流受阻,肠壁和肠系膜水肿、增厚,增厚的肠管和肠系膜进一步压迫疝环周围(肠系膜裂孔游离缘)的血管,可引起相应系膜所属肠段的缺血、坏死,而疝入的肠管甚至并无绞窄。

如果处理不及时,病人由于大量体液丧失、肠管膨胀、感染和毒素吸收,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所以,小肠系膜有时可有先天性的缺损或裂孔,横结肠系膜偶尔也可有缺损,小肠襻可以穿过此孔而发生梗阻或嵌顿。胎儿期的肠管缺血可能与先天性的肠系膜缺损有关,多见于肠管闭锁的婴儿。

二、肠系膜裂孔疝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据Williamson报告,肠系膜裂孔疝的肠坏死发生率约为50%。表现为不对称的腹胀及压痛性腹部肿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液,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三、肠系膜裂孔疝有哪些典型症状

临床症状与体征因经肠系膜裂孔(疝环)的大小以及疝入的肠管部位、多寡、是否发生完全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而不同。

如疝入的肠襻未发生嵌顿、绞窄时,临床症状多较轻,但由于肠襻的反复疝入和退出,对肠系膜或肠管产生牵拉刺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间断的发作性腹痛,或慢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少数伴有呕吐和便秘。多数腹胀不明显,并缺乏肠型、肠蠕动及肠鸣音亢进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体征。

疝入的肠襻一旦发生绞窄,临床上即有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由于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患者出现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如疝入的肠襻发生扭转,可出现不对称的腹胀,并可触及腹部肿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液。

发生在横结肠系膜裂孔的内疝,疝入网膜囊的小肠可经Winslow孔、肝胃韧带及胃结肠韧带的裂孔或薄弱区再返回大腹腔,’的文章,文章大于1000字,移除电话号码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文章来源网络

(0)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4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