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摘要:

结肠息肉是指局限于结肠壁的良性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近年来,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美景

关键词:结肠息肉;息肉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

1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1 发病原因

1.1.1 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C者息肉的发生率减少。

1.1.2 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1.1.3 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1.1.4 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1.1.5 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2 发病机制

2.1 结肠息肉

(1)腺瘤:根据美国的尸检资料,人群22%-61%可发现腺瘤。根据纤维肠镜对一般人群无家族史、个人史或无症状者检查为25%-41%。从移民流行病资料看腺瘤发生率增多。说明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有关。腺瘤发生以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从尸检资料看,50岁以前腺瘤发生率为17%,50-59岁为35%,60-69岁则为56%,70岁以上者达63%。一般认为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率为1.4%-9.2%,摘除可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的危险度。

(2)病理形态

早期分类:结直肠腺瘤的早期者可分为4个类型:

①小扁平腺瘤:是管状腺瘤样图像,病变黏膜增厚,异形上皮累及黏膜患部,向周围延伸,而不向底部垂直延伸。

②小凹陷腺瘤:即黏膜凹隐区呈管状腺瘤结构,可占据整个黏膜层。

③微小腺瘤:即仅在光镜下可发现的累及整个腺管的管状腺瘤。

④“锯齿状”腺瘤:腺瘤具有增生性息肉及管状腺瘤两种图像者,约2/3瘤体小于1cm。

(3)成熟期分类:从病理上分为3类:

①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或息肉样腺瘤,为半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色粉红或灰红,表面可有充血、水肿和糜烂。息肉直径小自1cm,大至5cm,在临床发现的大多在1cm以上,大者多有蒂,少数(15%)广蒂或无蒂。

②绒毛状腺瘤:又有称乳头状腺瘤,占10%-20%。一般体积较大,大多为广基或基底较宽,有蒂者多较小,癌变率30%-40%。

③管状绒毛状腺瘤成分比例相似,但可见腺瘤表面部分光滑,部分粗糙,体积较大。

2.2 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s)又名先天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或幼年性腺瘤,常见于幼儿,但成人亦可见,大多在10岁以下,70%以上为单发,但亦可多发(一般为3或4个),60%发生于距肛门直肠10cm以内。浙江海宁县2次成人普查中幼年性息肉占全部息肉的6.2%-7.2%,息肉外观多呈圆形球状,有蒂表面光滑粉红色,表面可见糜烂,有污秽渗出物被覆,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潴留性囊腔,充以黏液,镜下检为腺管排列分散,有腺管高度扩大成囊,内衬扁平上皮,内有脱落上皮及炎症细胞等,间质丰富,有大量炎症充血。

2.3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有明显感染,非新生物性,伴溃疡及退变,包括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息肉可归纳为2类:

(1)多个或单个息肉由炎症间质或肉芽组织与增生上皮所组成;

(2)与黏膜炎症疾病有关又称假性息肉,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性肉芽肿等,该类疾病虽有息肉形成,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息肉。

3 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应根据息肉的性质、大小、数量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对直径小于1cm的息肉,可通过观察并定期复查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息肉较大,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其中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电灼、高频电凝、激光、微波、冷冻等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通过结肠镜进行息肉摘除、息肉切除灌注硬化剂、息肉切除加息肉根治术等治疗方法。

4 小结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应根据息肉的性质、大小、数量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来决定。对于直径小于1cm的息肉,可以通过观察并定期复查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息肉较大,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其中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电灼、高频电凝、激光、微波、冷冻等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通过结肠镜进行息肉摘除、息肉切除灌注硬化剂、息肉切除加息肉根治术等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网络

(0)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4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