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痹:一种困扰消化系统的疾病,了解病因、预防及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食管痹,中医术语,专指食管受困而引起的一种内脏痹病类疾病。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或者食管受损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胃气上逆,从而引发此病。

病因分析:

1

食管痹的发病主要由饮食不当、情绪波动以及食管受损等原因所致。例如,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吸烟、食用过硬或过凉的食物等都可能导致食管受到损伤,进而引发食管痹。

并发症:

食管痹还可能会并发食管K线钡餐检查异常,如钡剂难以通过贲门部,呈对称性、粘膜纹正常的漏斗型狭窄,上段食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延长与弯曲,无蠕动波等。此外,皮下注射乙酰甲胆碱后可能出现食管强烈收缩,食管内压骤增,剧烈疼痛与呕吐,持续约30分钟,并可为阿托晶缓解。

临床表现:

食管痹的主要症状包括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尤其是进食食物和冷水时更为显著。部分患者会于餐后出现胸骨后及上中腹疼痛,类似心绞痛的症状,情绪激动时及进冷食后易诱发,进热饮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常见缓解。另外,患者常伴有进食后间时反胃的现象,呕吐物为发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之后,患者可能会逐渐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状。

预防措施:

应尽量减少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饮食宜细嚼慢咽,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对于精神神经紧张的患者,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和外用药膏疗法。部分患者可以通过Valsalva动作来促进食物从食管进入胃内,缓解胸骨后不适。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贲门暂时松弛,钡剂顺利通过;或见到鸽蛋、鸡蛋大小之圆滑憩室;或见食管管腔狭窄,但边缘整齐,无钡剂残缺现象。

治疗方式:

西医治疗方面,肝胃不和证、痰气阻膈证、痰瘀阻膈证和脾胃气虚证均可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 肝胃不和证:表现为吞咽困难间歇发作,胸骨后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绪活动而诱发或加重,嗳气,呕吐,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疏肝和胃。

2. 痰气阻膈证:表现为吞咽梗阻,进食迟缓,胸膈闷痛,呕吐痰涎粘液,嗳气,苔白腻,脉弦滑。
祛痰理气宽膈。

3. 痰瘀阻膈证:表现为吞咽梗阻,胸膈刺痛,吐痰涎,舌质暗红或带青紫,苔薄白腻,脉细涩。
祛痰化瘀宽膈。

4. 脾胃气虚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膈痞满,呕吐食物或痰涎,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缓。
补脾健胃。

饮食调理:

食管痹患者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合理搭配膳食,注重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的油脂和盐分,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的来说,食管痹是一种常见的内脏痹病,虽然它的危害不大,但是也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防治,以免病情恶化。

文章来源网络

(0)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