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锋:宋代与蒙古的博弈之始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就有密切的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到了南宋中叶,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建立了镰仓幕府,对中国的禅宗非常感兴趣,热衷于引入中国的文化,因此与南宋之间的贸易往来从未中断。

然而,这一时期的日本政府与北中国的金朝几乎没有往来,也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接触。直到1270年,蒙古改“元”,之前一直对马蹄所不及的日本引起了蒙古国的关注。在忽必烈统治中原以前,蒙古帝国的前四汗,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都没有注意日本。

美景

直到1265年,高丽人赵彝向忽必烈报告了日本的情况,忽必烈才意识到日本的存在。1266年8月,忽必烈派遣了两位官员,其中包括黑的和殷弘,来到高丽,请求高丽协助蒙古告知日本,使其臣服。在高丽,忽必烈的这封国书中明确表达了希望日本能够臣服的愿望。

尽管高丽沿海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但他们仍然希望避免战争。在这种情况下,高丽人采用了折中的策略。他们派出使者护送蒙古使者抵达巨济岛,然后再次劝阻蒙古人返回。虽然蒙古人也看出了这是陷阱,但是高丽人在表面遵守承诺,在礼仪上也尽职尽责,关键在于如果不得到高丽的帮助,蒙古人无法出海。无奈之下,这次的晓谕计划不得不取消。

然而,这次晓谕的失败激起了忽必烈的愤怒。他对高丽王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命令高丽必须立即与日本交涉,使其臣服并进贡。在这种情况下,高丽王室也无法接受,只得在1267年9月1日再次派使者前往日本劝降,最终在日本太宰府滞留了五个月,最后被遣返。

1268年,忽必烈又命令高丽派大臣陪同黑的等人前往日本,使节抵达对马岛后,日本人拒绝接收,仅捕获了两个日本岛民回朝报告。忽必烈对这两个日本人说:“今天我要你们的国主前来朝见,这不是强迫,我只是想让历史记住我们。”此后,蒙古、高丽的使者往返于日本海,从1269年至1272年间进行了五次交涉,都被日本拒绝。

日本的镰仓幕府对于蒙古的态度十分强硬。首先,日本当时正处在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镰仓幕府不能表现出软弱,以免国内反对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其次,忽必烈的傲慢态度也不容许一个拥有天然屏障的海洋民族低头。毕竟当时的日本人不了解这个新兴政权,更何况忽必烈根本就没有把日本放在眼中。

在这几次交涉中,日本对元朝使者的态度通常是扣留或驱逐,这表明即使对抗的态度明显,镰仓幕府也不想走到最后一步——兵戎相见的地步。

1274年,随着襄樊之战的结束,蒙古人有了足够的力量去对付不听话的日本。这一年11月,蒙古与高丽的联军共2.8万人,乘坐900艘海船从高丽合浦出发,向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远征。蒙古人的远征军很快就渡过了对马岛西海域,在对马岛登陆,这里的日本幕府守军很少,但很顽强。日本守护代宗助国带领80名骑兵迎战元军,全部战死。随后,蒙古军队在一歧岛登陆,只有一天时间便攻克了岛城。幕府守备部队崩溃,守护平景隆自杀。紧接着,蒙古联军迅速逼近了肥前松浦郡,幕府的军队也在不久之后被击败。

直到这个时候,幕府方面才得到了元军大举入侵的消息。日本人迅速做出回应,他们在镇西奉行少二资能和大友赖泰的文章中,文中内容超过1000字,移除了电话号码、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文章来源网络

(0)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